400-821-8210
临港设立融资担保公司缓解初创类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2021-03-16

近日,上海临港新片区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揭牌,致力于缓解重点产业的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的顽疾。借助融资担保、贷款贴息、风险补偿等政策工具,“符合临港新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方向的重点企业”,即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民用航空、生物医药、智能新能源汽车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绿色再制造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“4+2+X”前沿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领域的中小微企业,将更容易取得发展所需资金。

融资担保公司与已落地临港的17家商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。中国建设银行临港新片区分行行长殷鹏飞说,将通过信贷支持初创以及成长期企业,目前单笔授信最高5000万元,预计第一笔贷款本月底就能发放。

初创类、中小微企业可谓“久旱逢甘霖”。新片区管委会曾对14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,发现融资难始终是一大痛点。管委会金融贸易处处长张晓阳说,这类企业有的要寻求担保物,有的缺乏抵质押品,
“从银行传统业务模式来说,中小企业想要融资确实有一定难度。”

事实上,前沿产业里,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占据了很大比重。它们研发占比重,初期投入较大。不少开创性的科研成果、“0到1”的突破,都是在这些企业中诞生。但有时,企业离突破科研关键节点只差一口气,却无力继续投入。有时,企业因资金不够无法转化落地科研成果,继而没能说服投资方继续投钱。记者采访过一家做通信卫星项目的企业,拥有中科院院士、长江学者一级的科研团队,却仍在为发射火箭所需的巨额资金发愁。

如果让“没钱”成为科创最大的阻力,让潜在的未来之星夭折在襁褓中,无疑万分可惜。临港新片区最近的一系列动作,都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,给每家具备“可能性”的企业一条发展的坦途。

而且,在S型成长曲线的前期,只需少量投入,就能在后期带来丰厚的回报。那家通信卫星企业的总经理告诉记者,政府背景的投资方哪怕只领投“一点点钱”,相当于为企业的技术能力背书,就能引导大量社会资本入场。

这就是精准施政的好处。去年年底发布的《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反复提及,要提升政策的“精准度”。此前,临港落地了“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%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”的优惠政策,也是瞄准初创企业,精准扶持。而自新片区揭牌以来推出的各项支持政策,在不断地更新迭代中,支持范围也愈发精准,愈发符合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发展导向。这样的趋势,企业喜闻乐见。

扫一扫
关注传媒园微信号
掌握最新资讯
咨询热线400-821-8210周一至周五9:00-17:00